为精准把握“思想道德与法治”课程核心要义,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的教学阐释,切实提升课程育人实效,9月18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程教师,开展以“担当复兴大任,成就时代新人”为主题的绪论课集体备课会。本次备课会聚焦课程逻辑框架搭建、教学内容创新设计与时代案例融入,为新学期课程教学筑牢基础。
程圆和林静两位老师围绕绪论“如何认识新方位”“如何认识新使命”“为何学习‘思想道德与法治’课”三大模块,带领大家一起梳理课程整体脉络,明确绪论课需以“新时代”为核心切入点,帮助学生建立“个人成长—时代发展—民族复兴”的关联认知。 针对“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”这一重点内容,两位教师从“解读新时代”“感悟新时代”“建功新时代”三个教学议题出发,细化每个议题的知识要点与教学目标。在“解读新时代”环节,重点厘清“新时代”的提出背景、历史方位与“三个意味着”的深刻意义;在“感悟新时代”环节,确定以“十年变化”为线索,通过具象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新时代伟大成就;在“建功新时代”环节,聚焦不同历史时期青年担当,引导学生树立“强国一代”的责任意识。在“抗战精神传承”部分,计划引入《归来方知山河重》微短剧片段与九三大阅兵“战旗方队”案例,通过影像资料与历史细节,强化学生对“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”的情感认同。 同时,针对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来源”这一难点,采用“视频+小组讨论”的形式,播放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》解读视频后,引导学生从“党的领导”“制度保证”“物质基础”“精神力量”四个维度展开讨论,让学生在思辨中理解“中国力量”的内涵。
备课会最后,全体教师围绕“如何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”这一核心育人目标达成共识。大家一致认为,绪论课需突出“时代与青年”的内在联系,通过“历史时间轴绘制”活动,让学生标注个人成长节点与国家发展历程,直观感受“个人时光轴与中国梦进程的重叠”;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,激励学生以“强国有我”的信念规划大学生涯。 此次集体备课会不仅统一了教学思路、丰富了教学资源,更凝聚了教师团队的育人智慧。参与教师纷纷表示,将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,把历史素材、时代案例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,让“思想道德与法治”课成为引导学生认清时代方位、坚定理想信念的“第一课”,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