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—2026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通知》要求及全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,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11月3日至7日,学院党委书记崩兴宇,党委副书记、院长汪贤才,党委委员、办公室主任马文申,党委委员、教务处处长戴启培,先后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堂,以“听、评、研、促”四维联动模式开展推门听课与教学评议指导,精准把脉思政课教学质效。

在程圆、江岚、戴爱艳、胡志成、王铮等教师的课堂上,授课教师紧扣课程教学目标,立足“双高”建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,将社会热点案例、行业发展实践与学生成长实际深度融合,运用案例分析、情境模拟、互动问答等多元教学形式,实现理论阐释与实践引导、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的有机统一。课后,院领导围绕教学内容呈现、学生听课状态、信息化手段运用等方面细致点评,认为授课教师教学组织规范、课堂互动高效,教学效果良好。同时强调,要聚焦引导青年学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、强化师生互动,持续提升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育人质量。

在与授课教师、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的深度交流中,崩兴宇指出,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更是“双高”建设的重要部分,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。崩兴宇要求,要以“双高”标准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,构建“三全育人”大思政格局,让价值引领与技能培养同频共振;要健全“双高”导向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,通过领导带头听评课、常态化教学督导、师生反馈评价等机制,打造学生喜爱、终身受益的思政“金课”;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,培育“政治强、情怀深、思维新、视野广、自律严、人格正”的高素质队伍,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支撑。
崩兴宇强调,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5月11日对高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,为新时代思政课发展指明了方向。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提高政治站位,深刻认识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重大意义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守正创新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内涵式高质量发展;要坚持系统思维、强化改革创新,落实“五类思政课”目标,全面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新格局,培养大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
近年来,学院始终将思政课建设作为“双高”建设的重中之重,院党委定期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,通过专家讲学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系统融入教学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、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等举措,持续夯实育人根基。院领导班子常态化深入思政课堂听课评课,鼓励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与综合素养,以更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思政“金课”,为学院“大思政课”建设提供有力支撑,为培养适配产业发展需求的时代新人营造良好育人环境。(文:马克思主义学院;编辑:章念念;预审:花昌涛;审核:马文申)
皖公网安备 34170002000066号